在门诊中,我们经常遇到患者一上来就说:“大夫大夫,我头晕/眩晕”。
头晕和眩晕是门诊极为常见的主诉之一,有报道指出,眩晕是继发热和疼痛之后,门诊第三种常见的症状
很多人都体验过“头晕”、“眩晕”的困扰,但具体描述起来却往往很难分辨清楚,甚至认为都差不多。
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实大有不同,而若长期混为一谈,很容易耽误治疗。
01.
头晕、眩晕不是一个“晕”
眩晕和头晕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症状,现如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也使它们的发病率迅速增加。
但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他们往往分不清眩晕和头晕这两个症状:
头晕:头重脚轻
这种晕不会带来运动错觉,即看物体时,不会感觉物体在动,也不觉得自己在动,但有头沉脑胀、大脑不清晰、头重脚轻等感觉。
一般来说,失眠、贫血、劳累、紧张、焦虑抑郁、颈椎病、心脏病导致的晕以头晕为主,且不会伴随视物旋转。
眩晕:天旋地转
眩晕时,患者睁开眼睛会发现周围物体在运动,比如上下、水平、旋转等,即使闭上眼也会感觉身体不稳定或在漂移。
眩晕是由前庭神经周围及中枢通路病变,导致出现身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主观感受。
02.
头晕和眩晕是如何发生的?
研究表明,这两种病症与我们的内耳和脑干有关。
内耳有一结构叫前庭,前庭神经末梢的细胞能感应身体的空间位置,并将信息传递入脑,进入脑干的前庭神经核。
前庭和前庭神经核的病变,如炎症、缺血、肿瘤囊肿的压迫,均会造成位置觉的错觉,出现头晕。
而眩晕发生的机理是,前庭感受的刺激与来自肌肉、关节的本体感受器,视觉感受器的空间定向冲动不一致。
前庭系统相关的“晕”,有时可能是头晕或眩晕,也有时同时出现,较为常见的引发原因有耳石症、梅尼埃综合征、前庭偏头痛、前庭神经元炎、脑血管病等。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刻就诊”:
喝醉酒一样走路不稳、意识丧失、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困难、吞咽困难、视物成双、口角歪斜等
首次发病的患者,不管问题大小,最好都应及时就医
如果曾因“晕”就诊过,但此次发病表现与往常不同,也应再次就医
03.
头晕、眩晕应看哪个科室?
如果当地没有专病门诊,患者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科室进行筛查。
出现反复眩晕,一般先去耳鼻喉科就诊
伴有意识减弱、手脚发麻的患者,需到神经内科进行检查
眩晕的同时伴有失眠、焦虑,考虑去精神科就诊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天旋地转、突然头晕的现象,有时是暂时的,有时会持续很久。
引发头晕、眩晕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这些细节入手预防和缓解:
1.调节情绪
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都容易引起短暂性血压升高,高血压会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振荡,引起头晕。
2.避免暴饮暴食
饭后血液更多地供应到胃部来消化食物,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会加重头晕症状,建议少食多餐。
3.充足睡眠
经常睡眠不足也会容易头晕,尽量在每晚23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
4.注意保暖,饮水充足
进入秋冬季,温度会逐渐变低,容易引起脑部小血管痉挛,导致血流减少,脑供血不足。
冬季饮水较少,水分蒸发流失较多,易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变缓,导致脑部血流量相对减少,引起头晕,同时也增加了脑部血栓的形成及脑梗塞的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头晕或眩晕,首先要避免跌倒,立即寻找身边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息,首次发病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