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我针灸足三里时,我在想什么 [复制链接]

1#

我针灸足三里时,在想什么?

足三里穴倍受历代医家青睐。一则,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经下合穴,最能调和气血,补虚强壮,而气血是人体生命之本,体虚是诸病的根本因素;二则,能防治多种疾病,从头到脚诸病都可针灸足三里;三则,得土之性,能调中焦脾胃,能健运后天之本,而土为轴而四行为轮,轴运则轮转;四则,回阳九针穴之一,能治急症。

一、足三里是临床高效穴

笼统来说,足三里涉及的病症多种多样。夸张一点说,不管什么病取足三里都可取效。前贤有谓,“此穴治病万端,有白术之强,有桂附之热,有参茸之功,有硝*之力”,极言足三里之功。临床证实,足三里可治包括消化、神经、免疫、循环、呼吸、泌尿生殖及内分泌等多系统的疾病。临床治病时若不知如何取穴,不妨先取足三里。

有人收集并整理了从宋至明清时期的治疗性针灸歌赋24首,总结出针灸歌赋中最常用的21个精穴,其中最常用的四个穴位,第一就是足三里,次则合谷,再者委中,后者太冲。以我的经验来看,这些穴位正好也是临床上的常用穴和高效穴。

二、足三里的定位

课本上说,足三里的标准定位是:“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在胫骨前肌上取穴。”我认为,这个说法很不准确。理由是:一则,曲膝还是直膝?采用骨度分寸法,膝关节伸直与屈膝90°时所取的足三里穴明显不在同一个部位,且相距有1寸之多;二则,若按犊鼻与解溪连线取穴,则穴在胫骨的近边缘,胫骨前肌内侧。

那么,足三里应该如何定位?《循经考穴编》言:“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大筋内,宛宛中。”此言既有简明的骨度分寸定位,又有清晰的解剖学标识。且《灵枢》明确说,“取之三里者,低跗”,即用手指按压在足三里穴上,令患者向下伸展踝关节,其穴位处的凹陷与酸胀感会马上感受出来——这才应该是足三里穴的标准定位!

由此,我感悟到,不只是足三里,任何穴位都应该从动态中去寻找。动态包括两点:一则,活动肢体或关节,使穴位处显出解剖痕迹;二则,配合按压,寻找反应点。

三、足三里治病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一则,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土经土穴,土能化生万物,故能治百病。

二则,穴在胃经,能治疗胃病以及胃经诸病,因为本经所过,主治所及。

三则,是胃经的下合穴,尤其能调畅胃气。

四则,穴在膝周,能治所有的膝病。

五则,《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海者,经气汇聚之深处,百川汇聚为海,胃者,即水谷经气汇聚之深处,唯足三里尤能调节全身水谷之精的输布。

六则,脾胃经相为表里,能治疗脾病以及脾经诸病。

七则,足阳明与手厥阴两经相通,故能治疗心包诸病。

八则,《内经》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能治饮食不节诸病。且胃与大小肠合称胃家,足三里皆能调之。

九则,胃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治胃气上逆诸病。

十则,穴位在膝下,膝与肘左右上下相对,故能治疗肘病。

十一则,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以腓骨全息来看,穴对应于头部,能治头面诸病;也可看成倒全息,穴位对应于下肢或下腹,故能治下肢及下腹诸病。

十二则,戊癸合化,足三里为土经土穴,为胃经本穴,可代表胃经。能治癸(肾经)诸病。

十三则,土经土穴,最能克水,善治水湿泛滥诸病。

十四则,足有三里,手亦有三里,二穴同名而异位,其治可互通。综而言之,足三里补身半以下诸虚,而手三里补身半以下诸虚。

十五则,此穴为养生保健要穴,亦是长寿要穴。既能调节后天之本,又与肾相通而调节先天之本,是兼顾先天与后天,其功之大,不可胜数。

十六则,足三里为美容第一穴,胃经行于面部,此穴最能养血补血美容。

十七则,土能生金,故能治疗虚劳(久病及肺)。且肺经“起于中焦”,“上循胃口”,足三里亦能调节肺经而治肺病。

十八则,木生火长土化金收水藏,土经土穴,以“化”为功;四时长夏主化;物生谓之化。足三里应之于长夏,善治长夏之病。此穴配合太白,阴阳相合,升降兼顾,最有“化”功。

十九则,胃经应于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凡此时所发作的病症,不管是何病,皆可取胃经本穴足三里。

四、足三里能治哪些病?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泛言足三里的临床治疗范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泄,腿肿足膝酸,伤寒赢瘦损,气盅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有人详细分析了历代中医文献63种,得出足三里穴针灸适宜的病症共89个,分别为痹症、中风、香港脚、鼓胀、血证、腹胀、痿证、水肿、*疸、反胃、咳嗽、噎膈、哮喘、热证、积聚、腰痛、腹痛、霍乱、虚劳、胸痹、疟病、喉痹、疥疮、狂证、耳鸣、无汗、头痛、胃痛、厌食、腰腿痛、癫疾、胁痛、耳聋、呕吐、痢疾、口僻、厥逆、小儿痫病、乳痈、产后血晕、痫病、便秘、疝气、疔疮、小儿疥疮、消渴、哕逆、瘕癖、胸满、奔豚、不孕、蛊*、单腹气喘、目昏花、翳障、经闭、健忘、肠鸣、牙痛、鸡胸、血块、淋证、鼻鼽、挫闪腰疼、泄泻、枯曹风、产后二便不通、癃闭、眩晕、瘰疠、流注、多汗、痰饮、眼赤暴痛、半身不遂、肉倒睫、青盲雀目、肺痨、中暑、痞满、痈疽、丹*、心烦、双蛾、郁证、噫气、大便失禁、吐蛔、大头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详细琢磨这些病种,以足三里配合他穴,必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五、针刺足三里时,我在想什么?

“针灸治病,要想达到手到病除的效果,必要先要心到、意到、神到、气到。心是根本,病人的心要安和放松,医生的心也要处于聚精会神的状态。同时,每针一个穴位,医生要想到这个穴位为什么能取效,其取效的机理是什么。意到则神到,意不到,神不导气,其效难得。针刺同样的穴位,意到且神到者效果必佳。”

那么,针刺足三里时,所想的,就是以上所论述的。只不过我想的非常快,瞬间就想通了,想明白了,然后再下手针刺,其疗效自然非常好。

常有病人说,把你用的穴位拿回去给别的中医针刺,但效果很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除了针刺技术之外,可能,他没有重视心到、意到、神到吧。

人体有很多穴位,像足三里等养生大穴,我们常用来做保健灸,因此对它们比较熟悉。还有很多穴位,我们不怎么用,乍一听很陌生,常认为它们无足轻重。殊不知,在它们之中,也有不少是“扫地僧”哦。比如,温溜穴,就是穴位中隐藏的“高手”。温溜穴:治妇科寒痛之证温溜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处向下1横指处。“温”指温和,“溜”指流动,“温溜”就是温暖的河流。穴位名字可不是随便取取就行的,但凡带“阳”带“温”的穴位,都有升阳温暖的作用,故而,温溜穴可以治疗寒症。此外,中医有“阴经郄穴治血证,阳经郄穴治痛证”的说法,温溜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故而擅于治疗痛证(主要是寒痛)。“妇之病,寒为大”,因寒而起的女人病多了去了,有肌瘤、囊肿、包块等,都适合艾灸温溜穴。以子宫肌瘤为例,寒湿入体,形成肌瘤,故而必须艾灸以补阳气化阴邪,此时可以艾灸八髎、关元、会阴等盆腔周边区域的穴位,同时加上温溜穴温化,效果便能大大提升。有中医专家认为:温溜穴就像中药中被誉为“国老”的甘草,有倍力之功,也好比菜中的生姜,有暖身之效。全身上下,只要经络受寒出现凝滞堵塞,都可艾灸温溜帮助温化流通。在治疗寒痛之证时,我们使用艾灸,就是为了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气化阴邪,在这些情况下,都可以加灸温溜,让疗效加倍。此前,我们多次讲过,癌症就是寒症,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张仲景也曾提到“阴实则死”,这里的“阴实”就是癌症,“实”就是里面长东西了。需要提及的是:温溜穴就是一个专治癌症包块的穴位,还有,平时如果遇到顽固性的肌瘤和囊肿,一定要灸这个穴位。除了妇科包块,其他受寒引起的痛症也可搭配温溜穴艾灸,比如,头痛,可以艾灸列缺穴配温溜穴,有助于温通头上经脉;再比如,腹胀冷痛,可以艾灸足三里穴配温溜穴,有助于暖化肚腹之功。温溜穴:治淋巴结节、头面疮痈上文讲了,温溜穴可以治疗寒痛之证,不过,这只是它的一半功力哦!中医素有“温溜主瘰疬”的说法,瘰疬,就是我们俗称的颈淋巴结结核。瘰疬初期那么,瘰疬是怎么来的呢?多由三焦、肝、胆等经风热气*蕴结而成,肝肾两经气血亏损、虚火内动,就可形成瘰疬。临床上,一般分成急性、慢性两类——急性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而发;慢性多因气郁、虚伤而发。可见,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跟“热”“火”有关,要么外感风热,要么气郁化火。这种情况,也可以艾灸温溜穴。有人可能疑惑了:上文不是说了么,温溜穴是温阳穴位,若是燥热之症灸之,那不是火上浇油吗?这就是我们没有把这个穴位理解透彻的缘故。无论是从“温”来解释,还是从“溜”来解释,都可以看出温溜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温在寒与热之间,过寒过热皆可以温调和;“溜”代表水,水是流动的、清凉的,可以退热(一切带有“水”的穴位,如溪、河、江、海、沟等),艾灸可加速“水”的流动,让所有的阳热随水流走。温溜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的路线怎样的呢——过颈脖,连咽喉,故而,出现颈部淋巴结结核,说明大肠经肯定有郁热,艾灸温溜穴自然是给大肠经泻热的最直接方法了。那么,温溜穴为什么可以治疗疮痈肿*呢?举例说明:我们都听说过“路怒族”,开车时,一旦前方出现交通堵塞,各路车辆黑压压聚成一片,动都动不了,大家马上怨声载道,长按喇叭、别车,还会起纷争。疮痈的形成也是“交通堵塞”所致,说明气血经络堵塞了,惹得它们内讧,哪个地方起争斗,疮痈就生在哪里。整个头面部布满了阳明经,故而温溜穴正对本经的疾病阳热,可以帮助它们尽快泻掉。整个头面的疮痈肿*,如口角生疮、脂肪粒、青春痘、痤疮等,艾灸温溜穴治疗速度最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