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小事情”
让人欲罢不能
比如
掏耳朵
▼
抠脚板
▼
还有最最最少不了的
挖鼻孔!
但是吧
这类动作还是劝大家少做
可能一不小心
危险就会趁机而入了
15岁女孩花花(化名)
因挖鼻孔致颅内感染险丧命
花花(化名)是挖鼻孔的重度爱好者
每天一边挖着鼻孔
一边进行学习思考
但就是在某天早上
花花一觉睡醒后
觉得鼻子又痛又痒
一摸才发现
鼻腔靠外的地方鼓起了一个大脓包
花花以为是个暗疮
毫不犹豫将其挤掉
没多久,花花开始发烧了
体温达到了39℃
吃完退烧药后
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
家人见状立刻将她
医院急诊科
据医生介绍
花花鼻腔的大脓包
并不是普通的暗疮
而是由于花花频繁挖鼻孔
形成了鼻前庭疖肿
再加上花花的粗暴处理
脓液逆行入颅
造成颅内感染
从而导致她患上了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资料显示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还可能引起患者失明
所幸的是
花花就诊及时
经过大半个月抗感染、抗炎治疗
已康复出院
有人便要问了
挖个鼻孔也不是啥大事
几乎人人都做过这事
怎么这个女孩就如此严重呢?
医生解释,人体本身存在着完整的血脑屏障,一般情况下,病菌很难进入颅内,但是有一条“小路”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面部的“危险三角区”。它以人的鼻梁根部为顶点,至两侧嘴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这个区域血管丰富,且通过海绵窦与颅内相连。同时,海绵窦还承担着头部血管和神经“交通枢纽”的作用,大脑中不少静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液都汇聚到这里;还有不少神经也从这里通过。没有清洁过的手在挖鼻孔时极大可能会将细菌等病原菌带到鼻黏膜上,引起危险三角区的感染(比如长了疖肿),而后感染区域又受到挤压或撞击,感染就可以从这里丰富的血管网扩散逆流,进入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一旦引起颅内感染,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那将会危及生命!
反复频繁挖鼻孔,带来的伤害可不止一丢丢,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都可能会导致这些“伤害”:
①挖鼻孔时,最直接的坏处就是容易造成鼻出血
②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③鼻腔的鼻毛变稀,降低了保护屏障。
不能挖鼻子
怎么才能优雅又安全地清理鼻子呢?
医生建议
大家可以用生理盐水洗鼻子
选用浓度为0.9%的生理性盐水冲洗鼻腔,不仅可以软化鼻屎,温和又有效地清洗干净鼻腔,还可以带走多余的鼻涕,减少鼻屎的产生。此外,对于鼻炎星人来说,在天气干燥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以缓解不适感。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清洗频率上,普通没有鼻部症状的人,频率不必过高,每周2-3次即可;有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鼻涕的量,每天多次冲洗鼻腔。
抠鼻孔的行为,为什么会上瘾?
众所周知,抠鼻子的首要作用就是清洁,一般来说,我们鼻腔内的鼻屎是身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卫生。
但当它位于鼻腔的某个位置影响到呼吸时,呼吸不畅和鼻子有异物感就会让我们抓狂,这时,大家就会通过抠鼻子来把它除掉。这种清洁工作会给我们十足的满足感,因此很多人会有“抠鼻一时爽,一直抠鼻一直爽”的感受。
除此之外,摸脸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习惯,这也是造成我们频繁抠鼻的第二个原因。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医学人士都难以控制自己不去触摸自己的脸部。
虽然说专业的卫生人员应该比其他人更能意识到这样做的风险,但是他们还是会每小时摸自己的脸不少于23次,当中包括频繁地接触眼、鼻和嘴。
美国心理学教授达赫·凯尔特纳说,有时候,摸脸是一种舒缓抚慰的机制,或者“像舞台上的幕布一样,结束一幕社交剧目,然后开始下一幕”。
经常挖鼻孔,都有什么危害?
一、容易抠掉呼吸道的第一屏障——鼻毛。鼻毛对吸入的外界空气具有过滤作用。而经常挖鼻孔,容易导致鼻毛脱落,破坏保护屏障。
二、鼻孔里有着丰富的血管,是潜在的出血区,受到轻微的外伤就会引起鼻出血。
三、挖鼻孔容易使鼻孔内上皮受损,导致被手指上细菌的感染,使鼻前庭发炎,鼻孔皮肤变得干裂、疼痛,形成红肿结疖。
四、人体鼻部静脉与颅内静脉是相通的,挖鼻孔时,手部的细菌进入鼻腔,引起鼻腔感染,鼻部感染灶的致病菌可以通过静脉进入颅内,引发致命的颅内感染。
记得以后不要随便挖鼻孔哦!
-End-
「有用就扩散」
文末右下角,点个赞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一毛
来源:央视网、医院、人民网科普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雨雨雨+升温,“闷热模式”即将开启!中山未来天气……
调一下手机亮度收费元,老板:这是靠知识赚钱
男子网购一物致两人不幸遇难!重要提醒→
靓仔靓女们,给阿香点赞+在看,今天加鸡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