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爱天使,我们能做什么
TUhjnbcbe - 2023/9/15 23:4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徐媛朱炎皇)今年的高频热词,除“疫情”外,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白衣战士”。

大疫如镜,可鉴使命和担当。白衣战士在生死线上的抉择、用生命护佑生命的大爱,让人突然感悟:常年待在病房、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其实离我们很近——医务人员不是特殊时刻才挺身而出的“天使”,而是时刻守护在我们身边的“卫士”。

在现实生活中,医生既是不可或缺的人,也是容易被忘记的人。疫情的危难关头过后,尊重和关爱能否延续?白衣天使最希望得到怎样的关爱?关爱医护人员,我们能做什么?“关爱天使”公益行动作为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长沙晚报社联合举办的“同心抗疫健康你我”长沙健康生活节主题活动之一,面向全市医护人员和市民群体发出了“我们应该给医务人员怎样的关爱”问卷调查,收回余份有效问卷,记者随机选取其中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

同时,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医生、护士、专家、市民,以寻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答案。

调查1近半医护人员认为疫情后医患关系变得更好

经过此次疫情,你觉得医患关系有没有变化?45.22%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有所好转;医护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个方面?排在首位的是医患关系难处理,占比31.99%;影响医患关系关键的因素有哪些?排在第一位的是,66.18%的医护人员认为是病人对病情的焦虑、医疗费用压力等。

“从医16年,我感觉,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善良、通情达理的。”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爱民副教授说,蛮横、不讲理的患者只有极个别。医院急诊科每日接诊量一般是人次左右。当同一时间,涌进好几位急诊患者,他们会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依次处理。但有一次,一个等得不耐烦的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喊道:“你们在草菅人命!”

这让王爱民和同事很揪心。她说,受病情折磨,焦急、痛苦的患者及其家属有不满情绪,医生能够理解。不过,也希望患者换位思考,体谅医生,医护人员将救死扶伤放在首位,在急救工作中不会懈怠,但医疗资源有限,在紧急忙碌的时间段,患者及家属稍安勿躁就是对医护人员的最大支持。

此次参与调查的市民刘女士感慨:“经常可以看到网红奶茶店或餐饮店前排队一两个小时的大有人在,医院门诊有时等个十来分钟,就会有人沉不住气,在疾病面前,患者变得更不安和脆弱。”

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詹俊鲲认为,医患关系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对抗情绪。“医患关系的问题是双方的,沟通不畅、双方态度所引发的情绪是最常见的问题。”詹俊鲲分析道,例如病人好不容易挂了号、排队来看病,对身体担忧便反复地询问病情,而医生由于病人多沟通时间偏少,病情介绍不详细便可能造成不理解和误解;其次,不信任也容易产生矛盾,有些病人本身就带有偏见,在看病过程中稍不如意就容易对号入座;再次,病人的生活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也是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这场疫情让医患关系朝更好的方面迈进了一步,不单是市民多了一份感激之情,医生也有所感悟。詹俊鲲说,“我不是学传染的医生,当疫情暴发时,最开始我也害怕,后来我在发热门诊坐诊时,第一次穿防护服很紧张,穿了几十分钟后,汗如雨下。在发热门诊,病人说他恐惧、焦虑,我非常理解,作为医生我们自己都害怕,更何况病人。通过这次疫情我更加能换位思考,所以在之后的门诊中,除了看病之外,我还常常宽慰病人,多给予病人一些人文关怀。”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李先生很有代表性。李先生近5年来,陆续经历了父母、小孩、妻子手术住院。他在与医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水平越高的医生越好交流,他们能用通俗又科学的语言透彻地讲述病情,不仅阐述充分而且态度很好”。李先生认为,所有医生和护士都是推动医患关系最好的媒介。生病后,病人茫然无助,这时,最了解病人病情的是医生,医生如果能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将疾病程度、治疗风险、医治方案等说清楚,能增强患者的信任和信心,最大程度接受疾病造成的伤害,同时能理解这些伤害不是医护人员造成的,而是疾病本身导致。“谁能让患者认识到这一点,不是科学家,而是医护人员,他们是医患关系的第一责任人。”李先生说。

调查2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很大

受访的普通市民或医护人员家属中,有56.52%认为医护人员的压力很大;50.37%的受访医护人员认为压力很大。

在有关压力来源的调查中,除医患关系难处理排第一外,紧随其后的是工作量大,占比30.88%。

市民余先生母亲因重疾常年住院,余先生成了医护人员的“老熟人”,他常常看到医生门诊看病时几小时没喝一口水,有的医生连夜手术后累到席地而睡,有的护士不惧脏累护理老人就像亲人一样……余先生说,除了日常工作的艰辛,每一次大灾大疫来临的时候,冲在第一线的总少不了医护人员的身影。

此次,面对人类知之甚少的新冠病*,很多医护人员未曾多想,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以白衣为使命奔赴疫区。而在日常工作中,医生职业暴露风险带来的伤害也数不胜数,如针刺、手术器械、感染者血液等感染风险,还有放射辐射以及检验科的各种化学试剂,均是造成健康损害的危险因素。

同时,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远超我们日常所见。根据一份《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50%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周工作在60小时以上,其中有接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还有43.5%的受访医生表医院留宿8次左右。

医院老年科主管护师邰红妍是该院第三批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她在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B8西区病房经历了50多天夜以继日的奋战。完成任务返回长沙隔离休养14天后,便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

对于护士的工作,很多人并不了解,认为他们主要是打针发药,但实际上护理专业远非那么简单。一个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此次疫情中,全国支援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中护士占比68%。

邰红妍告诉记者,护理分了很多专科,专科护理领域已涵盖造口伤口、静脉治疗、急危重症、营养、疼痛、糖尿病、输血、教学、礼仪、“天使之蓝”男护、科研、国际交流、心理等多个领域。而那些看似简单的护理工作其实深有“门道”。

邰红妍除主管护师的身份,还是一位“国际造口治疗师”。在老年科室,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形成慢性溃疡伤口,迁延不愈,容易诱发感染,而造口治疗师能为病人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

而医生除了时间长、患者密集的门诊之外,查房、制定治疗方案、手术、实习医生教学、学术研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医生的晚夜班时间是下午5时30分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时。其实8时并不能下班,有时查房和交接要到10时或11时才能回家。”詹俊鲲告诉记者,“护士由于时间工作长,分为了晚班和夜班。夜晚如果病人情况比较好,医生偶尔还能休息一下,但是护士几乎一刻都不能睡,因为护士需要不停观察病人病情。”

而这样不眠不休的夜班,邰红妍一个月至少上七八个,最多时要上十几个。

“疫情过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在此次调查中,填写问卷的医护人员67.65%选择了“可以有一段假期来休息”,排在所有选项首位。

在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返乡隔离结束以后,很多医生和护士马不停蹄地重返岗位,回到了需要他们的患者身边,继续默默地守护着市民的健康与生命。

调查3信任让医患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83.7%的普通市民和医护人员家属选择了“医患之间换位思考,互相理解”,65.22%的人选择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信任”如何建立?詹俊鲲聊起了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2月4日凌晨4时到8时医院发热门诊的第一个夜班,当时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大家基本宅家不出。凌晨夜班没那么忙,快要下班时来了第三个患者。患者是位孕妇,被爱人用轮椅推进了病房。

孕妈妈焦急地说:“我的羊水已经破了,因为低烧37.5℃,医院要求排除新冠肺炎,才能入院生孩子。”说到这,小夫妻快急哭了,“医生,孕妇有一些检查不能做,怎么才能排除,这马上要生了,怎么办啊?”詹俊鲲也跟着紧张起来,他详细问了病史,孕妇一直在长沙待产,起居很小心,没有疫区流行病学史,也没有新冠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只是普通的咽喉炎。但由于孕妇不能做胸片,詹俊鲲开具了相关生化检查。在夫妻俩急匆匆去缴费前,詹俊鲲喊住了她说:“你放心,肯定不是新冠肺炎,不要太紧张,等结果出来后赶快去生孩子,恭喜你要当妈妈了。”听到詹俊鲲的话,夫妻俩终于露出了笑容,连说谢谢。

“一段良好的关系,一定是双方的努力。”詹俊鲲说,医生不能只是机械和冷漠地看病,还要温暖地对待病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为患者着想、排除障碍,多一点安慰和帮助,信任便开始扎根生长。

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沈波涌在抗疫一线的*冈版“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奋战了40多天。从湖北*冈回来两个多月了,她还时常梦到*冈市民手拿鲜花、横幅夹道欢送的场景,从*梅戏大剧院到高速路口,路有多远,大家就送了多远。

“在这儿,我们完全信医生,信他们是可以救我们的人。”患者韩羽(化名)出院时说。

正因为有这种坚如磐石的信任,医护人员和患者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大家亲如一家人,医生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治病,医患齐心协力,打败了共同的敌人。“在抗疫期间,我们最满足的还是病人出院的时候、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的时候、病人被抢救回来的时候。”沈波涌说,“其实,不需要鲜花、掌声,医患之间只需要人与人的基本尊重就可以了。医护人员尽好本责,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配合治疗,患者像朋友那样信任医护人员。”从事医护工作30多年,沈波涌说,这番话代表了许多医护人员的心愿。

调查4科学就医是对自身健康的守护

“医护人员最希望得到的关爱是什么?”选项中,73.48%的人选择了“患者有较好的医学常识和健康素养,能科学就医”。

不久前的一天,当李光月突然出现在医院,消化泌尿内科主任医师沈华一眼就认出了他。20年前,沈华收治了12岁的淋巴瘤患者李光月,如今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

在沈华的记忆中,当年的李光月年龄小,他把医生当作家人,紧跟医生的治疗步伐,后续治疗十分顺利,效果良好。

“最开始,孩子对疾病一无所知,无所畏惧,因为家境贫寒,父亲需要干活养家,身边没有大人照顾,他一个人买了炉子、锅子,在医院病房的天井里做饭菜吃。因为治疗,他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大家都逗他,给他取了个外号‘小和尚’,他乐呵呵地接受了。”沈华说,可后来,他从别人口中听说癌症是绝症,治不好后,整个人都消沉了,之后发展到通宵泡在网吧深夜不归。沈华见此开导并鼓励他,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你这么年轻,很有希望治愈的。要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

沈华数次为李光月打气,并向他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让他平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之后的治疗,李光月非常配合。医院的治疗延续了5年。由于家境贫寒,当他的父亲无力给他治病的时候,他挑起生活的重担,在老家经营家电生意,医院完成所有治疗。

近日,经过复查,李光月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长大了以后,我对这个病还是挺恐惧的,但我心中想着只要积极配合医生,就会离病魔远一点。那段时间多亏沈医生经常鼓励我,安慰我,让我勇敢面对。”李光月说,医院治疗的那段时光,他和医护人员结下了亲人情谊。沈华认为,患者科学就诊、谨遵医嘱、积极治疗,才有了这种生命的奇迹。

沈华表示,科学就医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科学就医就是要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掌握分级诊疗、预约挂号等基本方法,按流程就诊、与医生良好沟通,在诊治过程中遵从医嘱,正确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等。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体,人们对它的认识还远未到达终点,有相当一部分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因而也就无法完全治愈。”沈华说,医学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科学,疾病的发生是由个体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医院和医生的事情,患者自身的健康素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对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往往更加重要。在治疗中,患者依从性高是对医生的充分信任,而具备较好的医学常识和健康素养,是每一位市民对自身健康的守护。

协调机制

投诉解决“一站式”,让医患纠纷止于萌芽

医患关系实质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近年来,医疗机构和卫健部门采取了种种有效措施。

近五年,医院投诉接待中心处理投诉总共近万起,中心处理完毕92%。医院集中处理消除推诿和拖拉,受到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医院投诉接待中心,医院流程过于复杂的患者傅女士,拿着检查单走了进来。傅女士右髂窝囊肿穿刺术后来院复查B超,结果显示右侧髋关节有积液暗区,需要抽液。门诊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建议穿刺术治疗。傅女士到超声影像科预约时,被告知需提前住院或留观,并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方能预约。她找医师开具了术前准备检查,因无住院或留观指征,致使无法成功预约检查治疗。

投诉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傅女士,为满足其治疗需求和安全性,工作人员联系了日间病房的主任,提出此类患者是否能收入日间病房进行抽液治疗。经多次与超声影像科、日间手术中心商讨,两部门主任同意,先为患者解决问题,后续再改进流程。

这是湖南医疗机构在构筑和谐医患关系方面的种种努力和探索之一。近日,记者采访得知,以预防、调处、化解医患纠纷为重点,湖南已有了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医患之间真诚沟通、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正逐步增强。

临床实践中,尊重患方的选择、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是建立医患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年,医院正式制定并实施《高风险病例特约谈话制度》,临床医师认为需要组织特约谈话的病例也纳入该制度范围。规范谈话内容包括疾病诊断、严重程度、可能预后、可供选择的医疗措施、不同诊疗措施的优势与风险、可替代医疗方案、患方对拟选用医疗措施的意见、需患者及家属配合的事项等。近五年来,该院高风险病例特约谈话超过2万例,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

年8月以来,医院在全国率先设立投诉接待中心。在该院,不管涉及多少科室,投诉解决“一站式”,让医患纠纷止于萌芽。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不管对错与否,先向病人赔个不是;不管来者态度如何,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请坐、一杯茶水相待、一颗热心服务。主动为投诉人排忧解难,让医院的医院各相关部门服务质量的“监测器”。

年8月1日,位于雨花区桂花树街的长沙医疗纠纷调解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这个由医学专家、法律专家、人民调解员组成的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免费对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进行调解。中心内设办公室、接待受理部、纠纷调解部、调解指导部、警务室、巡回法庭、保险理赔室等七个部门,突出“调解”和“指导”职能两手抓。中心有效整合了公安、法院、司法行*、卫生健康部门等优质资源,形成化解医患纠纷的合力。

专家建议

营造尊医重卫良好风气需多方努力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寅教授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爱天使,我们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