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分的息肉,你还敢在肚子里养两年,人家一点点小的就赶紧切了!”
今年年中,杭州医院做了肠癌筛查,结果呈现阳性!当时方先生还存有一点侥幸心理,直到开始出现了“总想跑厕所”等不适感,医院就医。
了解情况后,医生责怪他太大意了,原来,方先生两年前体检就发现了2公分大小的肠息肉,在临床上,1公分以上的腺瘤称为进展性腺瘤,3~5年变结肠癌的概率在60%以上。方先生的息肉有2公分,拖了2年,万一癌变不容乐观,医生随即让方先生做了进一步检查。幸运的是,方先生肠道内取出的进展期腺瘤还是癌前病变,目前已无恙。
图源:钱江晚报
医生提醒:肠癌是可以通过筛查来预防的一种癌症,40岁以上男性尤其需要注意筛查。同时,普通体检难以发现肠息肉,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早筛等必要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息肉、及早干预除去癌变隐患。
狡猾的潜伏者——息肉
息肉、结节、增生、囊肿......身体不经意间会长出一两颗甚至一撮“小肉疙瘩”,它们或与人体和平共处,或伺机而动变身癌细胞。
息肉,是人体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像个小肉坠,上到鼻腔、声带,下至胆囊、直肠,凡是有黏膜的地方都可能生长。它们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数量从一个至数个不等。
①肠息肉是95%肠癌的“前奏曲”。在所有息肉中,肠息肉临床最为常见,肠息肉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临床可有便血、腹泻、腹痛等非特异性表现,绝大部分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
预防肠息肉,日常饮食就要以三餐规律、易消化、富含植物蛋白、纤维素为原则,多吃新鲜蔬果,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
②胃息肉是擅于隐藏的“定时炸弹”。胃息肉较肠息肉少见,也分为炎性、增生性和腺瘤性三类。临床表现为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疼痛或不适、恶心、慢性腹泻等症状。
年龄大于50岁,有家族史、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抗炎药、经常食用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长期饮酒、爱吃烧烤、工作压力大的人为胃息肉的高危人群。
日常需要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等,同时少进食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③胆囊息肉是不吃早餐的代价。胆囊虽小,但容易被腔内的“小凸起”困扰,多半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年龄大于50岁、原发性硬性胆管炎、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解剖异常者为男囊息肉的高危人群。
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减轻胆囊负担,多吃果蔬,戒烟限酒。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
④宫腔里的不速之客——子宫内膜息肉。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突起,可单发、可多发,小的仅1~2毫米,大的能充满整个宫腔,人群发病率约为8%~35%,大多数为良性,但也有癌变的可能。
生育年龄妇女、老年妇女均可发病,但35岁以上的中年妇女更常见。对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应加强个人卫生管理,积极治疗,防范长期的生殖器官内的感染。
医生会根据息肉发生的部位及性质,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一般而言,大部分息肉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当无症状且无病变时,可以不用处理,定期随访即可。当出现症状或病变时,应选择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