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丹青绘云湖
程华
北纬30°,海拔米高山湿地。那湾碧水,只深流于梦之秘境……
一
七月,阳光灼烈,一百多亩向日葵笑得欢天喜地。
观赏葵,花盘娇小、花瓣明黄,一派稚拙天真,涂抹得湖畔、坡间满是春山如笑的洋洋喜气。它们的名字漂亮又响亮:“阳光明亮”!
山势宛转,河湾交错,梯田叠翠,绿树泛烟轻绕一湖波光,与彼岸青山脉脉相对。白鹭翩如《千里江山图》上一抹玉色点染,有大红尖嘴与脚蹼的“鸟界大熊猫”秋沙鸭临水觅食。对于众多野生动物尤其珍稀水禽,这片陆上天然蓄水库,就是舒适的繁殖之地,是尽享天伦的宝藏家园。
极目高远,天幕湛蓝。这只是总面积公顷、湿地面积公顷的高山湿地公园一角,但已美得足够摄人心魄,让人想一探其前世今生。
桥头镇位于石柱县中部,距县城约20公里,历史可溯至南唐。这里土汉交融孕育了土家、兵寨、碑刻等文化,至今保留着大寨坎土司遗址、羊角寨、江竹坡古城墙等历史人文景观,因曾归丰都县“飞地”管辖余年而有“桥头国”之说。这片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覆盖率逾53%;境内最大河流龙河从县城流经桥头再入丰都,碧水汤汤养育了沿岸百姓,又让他们饱受涝灾之苦。
为永绝水患,年国家修建藤子沟水电站,桥头原住民忍痛迁至马鹿村。两年后水电站建成蓄水,昔日“桥头国”永沉湖底。之后经多年生态演替和保护性建设,藤子沟水库连同周边形成稳定的大型湿地生态系统,并于年升格为令石柱人自豪的“国”字号生态品牌。
国家脱贫攻坚战役令桥头百姓脱了贫,乡村振兴战略又为这里带来历史性机遇。作为县里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桥头镇的对口帮扶单位是重庆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
帮扶集团工作队员见证了这里的巨变,也记得它曾经的模样。年五月,他们抵达桥头镇便随镇长来到藤子沟水库。
初夏的高山之巅,风依然柔静,呼吸间满是草木清气。眼前的湖,幽深、旷辽,澄澈如液态翡翠,斜阳下烟波浩渺,让人恍觉这湾碧水只应深流于梦之秘境……“领导从哪点来哟?”一个阿婆眯着眼打量这些“城里人”。
阿婆身后不远处,土路正开膛翻修,一排灰扑扑三层还建房,除两个佝腰打盹的老人,街上人迹寥寥。眼前凋敝状貌令人心酸:占尽资源优势的桥头,怎能“端着金碗讨饭”?
要为这里做些什么!一股热流在大家心头翻卷。
二
夜晚,马鹿村场坝。这里因系镇政府所在地而成为全镇“中心区”。几个老年人在坑洼不平的坝上蹦蹦广场舞打发时光。沿途太阳能路灯黑灯瞎火,有狗吠仿佛自另一个星球飘来。走路一不留神会被龇出的尖石崴了脚。
桥头镇虽然先天资源优势明显,但多年来因种种原因一直在发展与停滞之间徘徊。“我们这氹真能变得像黄水那么好?”听工作队员谈及未来乡村发展前景,当地人们眼神里明显写着三个字“我不信”。
“桥头山好水好人也好,我们全体工作队员愿把心血和感情倾注给这里。乡亲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桥头镇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桥头堡’吧!”整整一个月,一次次村委会、院坝会上,工作队员一番话直戳人心。工作队七位驻村第一书记迅速下沉到各自负责的村子与村民们交流,入情入理的话让一双双眼睛亮了。
乡亲们很快发现,这些“城里干部”真不是说着玩的。他们挨户摸底倾听民声,才两周,桥头、瓦屋、马鹿、田畈、赵山、长沙、野鹤村七个村的第一书记就完成了对全镇所有困难户的走访调查,把各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底数摸得门清。村民们见面聊天也不再是“吃没得?”“打牌不?”之类老话题:
——昨天干部来我屋摆谈了好半天,亲热地喊我们“兄弟”“伯伯”,喊得好亲热哟,还看我家果园梨子长得好不好,说要帮我们宣传卖钱!
——前几天落大雨,后山发大水把我屋淹了,那个叫胡杰的第一书记马上跑过来查看,他一身淋得黢湿!现在来人挖了排水沟,再也不怕落大雨了!
市委宣传部领导也专程前来考察,入户下地进大棚,明确针对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提要求。从工作队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到当地干部一起行动,“乡村振兴大家看”“请你为藤子沟建设建言献策”,围绕未来乡村发展方向的大讨论走进村镇、走进农家院坝,一场场“头脑风暴”碰撞后,各方意见高度统一:有千年历史、山清水秀又有万亩脆红李、亩翠冠梨等产业基础的桥头镇适合走农文旅融合振兴之路,发展核心就是藤子沟水库。
调研、论证、规划……数月后,定位为“千年桥头水韵果香”的宏大蓝图徐徐展开——未来五年,将有九亿资金陆续投放在以藤子沟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环湖旅游经济带上,环湖七个行政村将按湿地康养、综合服务、耕读田园三个不同功能的组团发展全域旅游。桥头镇,即将蝶变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
三
如何挖掘藤子沟的巨大经济价值,将它打造成桥头镇乡村振兴的中央“CPU”?
规划分步实施。工作队员们初来时所见那片位于长沙村的场镇,被纳入首批规划重点区域之一,目标是打造以特色民宿群落为支托的东南亚风情滨湖美镇。湖边住着几十户当年水库蓄水时迁入的人家,沿街一排三层小楼蔚为壮观,可惜许多人进城打工,还建房已成空壳。
工作队员和当地干部一起上门:“空房租给镇里招商办民宿,政府出资打造外立面和庭院,大家坐收租金,将来经营收成还能分20%哟。”留守村民大多年纪大文化低,纷纷表示听不懂:“干部,你说啥子唵?”
“喏,我们来算笔账……”工作队员笑眯眯摸出计算器。花白脑袋们凑拢来,满脸皱纹渐渐舒展开:“嘿,硬是安逸哈?”
瓦屋村村民老向将旧屋流转出来。年届花甲的老向夫妇一直靠种植艰难糊口,全家多年住的是20多平方米土胚房。他年轻时想出去打工,无奈儿子小,等儿子大了父母又年迈了。如今乡村振兴带来好机会,种辣椒、果园务工、土地流转……不花村民一分钱改造的房屋,既保留原风格又凸显各自特色,“活了大半辈子,想不到村里变得这么漂亮!老了还能守家门口赚钱啦!”老向在旧房附近盖了新房,一张脸笑嘻了。
乡村振兴版图在不断扩展。工作队员们调侃自己扣顶草帽抡把锄头站在向日葵地里那是毫不违和。尤其最贴近土地的七位第一书记,与群众接触也最密切……
——去年土建冲刺期,第一书记张力患了肝囊肿。当地没有治疗条件,他回主城动手术后,只休息三天就回村。十月天,他戴棉帽穿鸡婆鞋,脸色苍白坚持工作。
——瓦屋村第一书记胡杰自己掏钱买一辆二手车为村民办事。二手车没多久跑瘫了无法再修,他又买一辆二手车,前后贴补几万块。他说村里经费不够,自己贴点没关系。
——田坂村第一书记廖培江帮村里79户脱贫户稳住收入并持续增收。他联系石柱慈善协会、民政部门帮妻子是残疾人的余长贵一家,还为老余争取到一个公益岗位。村里的梨熟了,他又联系帮扶单位卖梨万斤。
——马鹿村第一书医院专家组来桥头,为多名乡亲免费诊治。他连续三天上山,在海拔1米深山里找到水源,为百姓解了缺水之急。
——长沙村第一书记冉洪协调市水务环境集团专家到桥头,一是解决短期供水,二是谋划远期饮水提质,让群众喝上了自来水,也为镇里未来民宿集群打造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水务基础。
——赵山村第一书记王牌的父亲患重症,医院和村社之间,两周瘦了十斤。镇里劝他请长假回家被他婉拒,“爸爸对不起,村里那么多事要做,乡亲们等着我,我不能在这时撂挑子啊。”王牌给病重的父亲鞠一躬,红着眼眶又踏上返乡的路……
“致广大而尽精微”,既登高望远心怀大局,又落实落细做好每件工作。如何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工作队员们以行动做出了回答。
四
草色千重,湖光万顷。
经过保护性生态修复的湿地公园,湖湾交错,波光粼粼,山水林田湖交相辉映,一派水乡迷人景韵。
“千年桥头,水韵果香”。桥头镇与帮扶集团联手围绕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以“一湖为核、两环联动、三色农业”布局:一湖即围绕藤子沟湿地公园为核心建造滨湖美镇群落,全面打造全市乡村旅游示范镇;两环联动即围绕湿地公园建设环湖公路和步道,实现环湖联动;三色农业即发展黄连、辣椒和莼菜特色农产……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的乡村振兴“桥头堡”建设火热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的红利。
山乡巨变吸引了“山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