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君德与治道
——宋代《论语》经筵讲义研究
王琦
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
原载《孔子研究》年第6期
摘要:《论语》从仁宗时便已成为宋朝诸帝经筵必学的经典,尤其是在高宗、理宗朝被反复进讲。《论语》中蕴含的为学明道、正心修身、孝悌爱亲、仁*德治、节用爱人、学为圣人等思想,是经筵官们借助经义诠释引导帝王以“学”明“道”成“德”致“治”的经典依据与价值源泉,为君臣在为*治国理念与思想意识等方面形成共识提供了契机,呈现了学术与*治的互动。其经义诠释具有义理发挥,出之己意,规谏君王;形式自由,议论说理,明白晓畅;引经据典,博采故事,关切现实等特点,对宋代经学向义理之学转型,以及《论语》的官学化、社会化与普及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论语》经筵讲义经义君德治道
作者:王琦,女,年生,湖南邵阳人,哲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
宋代建国后,为重建“治道”,全面推行文治*策,“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0]宋朝对文人士大夫的重用,极大激发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治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事务的治理。而人君躬亲“典学”,又促进了经筵制度的完善与帝学的兴盛,[1]一种与帝王教育相适应的新经学体例——经筵讲义应运而生并广泛运用于经筵讲学之中,为士大夫借助经史义理的诠释影响帝王与*治提供了契机。[2]
《论语》作为记录“圣人之格言,为君之要道”的经典,[3]是经筵官们经筵讲学、教化帝王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4]其在宋代经筵进讲情况如何?《论语》中哪些思想资源为经筵官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