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肉芽肿病变,多从鼻部起病,逐渐向咽、喉和气管蔓延,故称呼吸道硬结病。少数可原发于下呼吸道。
病因
鼻硬结杆菌(Frisch杆菌)传染所致。这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带荚膜的短小杆菌。传染方式及途径尚未确定,但多有与患者长期接触史。也可能与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力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常有地区性,我国胶东地区多见。
临床表现
鼻硬结病起病缓慢,发展过程和侵犯部位变化不一。可将病程分为三期,各期有不同的病理特片和临床表现,但有时可同时存在,或以过渡形式出现。
第一期(卡他期):亦称硬结病鼻炎期。鼻粘膜萎缩,下鼻甲变小,鼻腔宽敞,脓性分泌物可形成灰绿色结痂,易误诊为萎缩性鼻炎,但无奇臭。病变一般在鼻腔前部,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活检、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第二期(肉芽肿期):或称硬期。临床所见者多为该期。其特征为肉芽肿块呈结节增生,呈突起状或斑块状,质硬,表面有血管扩张。病变常致鼻腔阻塞和外鼻畸形。结节常见于鼻前庭、鼻中隔小柱、上唇、鼻翼以至鼻尖,多为对称性。
第三期(瘢痕期):由于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和组织挛缩,产生多种畸形,如前鼻孔狭窄、闭锁、鼻翼内移、悬壅垂消失、鼻咽狭窄或闭锁、喉狭窄等。
诊断
鼻硬结病的早期易误诊为萎缩性鼻炎、鼻结核、鼻梅*瘤、咽梅*病变和恶性肿瘤等。诊断主要结合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以及临床所见的三期病变常同时存在和地区性等特点。可疑例需反复取材病检。
治疗
本菌对磺胺毗暖和青霉素不敏感,对SMZ、链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敏感,对每个菌株需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全身用药加剧部鼻腔灌洗。本病治疗期长,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和细菌培养阴性后仍可复发,故需治疗1年。
治疗开始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纤维化期需外科手术治疗,纠正鼻道狭窄和面部外形。
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对本病有效,可选用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治疗,链霉素,每日1g,肌肉注射,总剂量为60-g,近有报道用第三代的头孢羟苄四唑1g,每日2次肌注,经2个月治疗,得到良好效果。
放射疗法
用X线照射可促使病变纤维化,使病变停滞发展,放射总量约在40-70Gy(-rad)。
综合疗法
根据病程,结合放射和抗生素治疗,对瘢痕可按病情进行手术切除或修复,恢复其功能,通过上述治疗,如细菌培养转变为阴性,活检已无硬结病变特征,可以认为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