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于鼻背骨性结构形态学测量及鼻部截骨
TUhjnbcbe - 2021/3/30 16:52:00

作为一名合格的整形医生,

必须熟练面部骨性结构的基本数据!

由于,我国地缘辽阔,因天气、种族、遗传等因素,造成各地区人群的鼻部特征大有不同,如:鼻孔宽大朝天、鼻头圆钝、鼻背扁平、鼻骨宽、鼻形短,南方人群大多数鼻背扁平,具有热带及亚热带人群鼻形的特征。

鼻整形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影响鼻子的功能与正常生理功能,在不损害鼻骨整体性的前提下,达到整形术后预期的目的。手术结果不仅仅反映着医生的个人能力,也反映着不同患者的解剖学差异以及对这种个体差的认识。

鼻部与鼻骨的测量数据

鼻梁骨厚:鼻骨中央部厚度,男为(1.8±0.3)mm,女为(1.7±0.4)mm;

上颌骨鼻突厚:鼻颌沟部位上颌骨鼻突的厚度,男为(2.0±0.4)mm,女为(1.9±0.5)mm;

鼻骨角:两侧鼻骨下端组成的夹角,男为(79.3o±2.8o)mm,女为(80.2o±2.6o)mm;

颅骨性鼻背宽:梨状孔顶点水平至两侧鼻颌沟垂直交点间的距离,男为(15.4±1.6)mm,女为(14.8±1.2)mm;

骨性鼻背长:鼻根点至梨状孔顶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男为(19.8±1.2)mm,女为(18.6±1.1)mm;

骨性鼻背坡长:梨状孔顶点至鼻颌沟下端的直线距离,男为(18.5±1.3)mm,女为(18.8±1.4)mm;

鼻骨之间缝合长为(24.5±2.2)mm;

鼻颌缝合长度为(28.6±2.4)mm;

鼻颌沟到鼻泪管之间距离:顶部为(3.4±1.3)mm,中部为(4.8±1.6)mm,底部(5.5±1.9)mm。

根据鼻骨解剖特点,处理鼻骨的问题,可采用以下方式:

1、旁中线截骨术:

是将两侧鼻骨与鼻中隔分离,通常在鼻中隔两侧实行两个截骨术。这两个切口不在正中线,因此名为旁中线。而中线截骨术更常用,即鼻骨在内缝处被分开。旁中线截骨术通常有两种手术方法,鼻内经粘膜或从上面进入。在没有鼻中隔手术时,即在鼻中隔正常或打开鼻中隔比较危险时,旁中线截骨术通过鼻前庭顶部粘膜从鼻内入路进行。另一种方法是经软骨间切口,从上面分离鼻骨。两种方法都沿鼻锥内粘骨膜下切口进行。

2、侧鼻截骨术:

是将鼻锥侧壁与上颌骨鼻突分离,做骨上切口与鼻基底线平行。截骨术在鼻基底线上的水平根据手术目标决定,侧鼻截骨术常在双侧进行。最常用的方法有鼻内一骨膜下截骨,鼻内一经骨膜截骨,经口截骨,外部入路截骨。

3、鼻内-骨膜下截骨术:

这是最常用的技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粘膜创伤,此外,在双侧和中线截骨术中,骨膜的保留相当于夹板作用,起到了确保可移动鼻骨的稳定性和定位作用。截骨开始时,骨凿斜面向上置于骨性鼻锥的尾端。骨切除开始的位置高且窄,对于骨性鼻锥狭窄的患者尤其重要。因为若位置靠下,可能会造成鼻瓣区过度狭窄,而保留鼻部三角形态通常可以避免前庭狭窄。

做水平鼻骨截取时,骨凿斜面朝下,以便使得骨切口能够相对更低,避免产生术后截骨区阶梯感。当截骨术进程过半,骨凿旋转度使得斜面朝上,并使骨切口方向轻微向上。术中,骨凿的3-4mm宽度露在骨质外面,以尽可能避免损伤鼻腔内部粘膜,骨截除至横向截骨开始的位置。

4、鼻内经骨膜截骨术:

这种方法是在鼻内应用微型软骨刀来完成骨截除术。在鼻前庭内,鼻骨尾部下缘粘膜上切口,不用扩大软组织切口,不用掀起骨膜,因为骨和骨膜将一起被切除。如在鼻内骨膜下截骨易对泪囊和内眦韧带产生极大的破坏。另外,在鼻内骨膜下截骨术容易毁坏潜在的血管,引起眶周瘀斑、结膜下瘀斑和水肿。此外,在连续截骨过程中,不同尺寸的骨凿与术后早期瘀斑和水肿会产生的关联。在尸体上通过比较侧鼻截骨术中四种不同类型的骨凿应用,认为窄的曲凿是最好的骨凿,既避免了术后早期的瘀斑和水肿的产生,又避免了不规则截骨线的产生。

5、鼻外入路截骨术:

应用微型软骨刀经皮肤小切口来完成骨切除术,适用于鼻骨较薄的患者。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使鼻内粘膜损伤减少,降低了鼻内的并发症和术后出血、水肿、瘀斑的发病率。

因为皮外入路穿孔截骨术保留了骨膜的支撑,稳定了向鼻内侧的移位,减少了侧壁的塌陷,减少出血和随后的瘀斑和水肿。同时,穿孔技术保留了骨膜等附属物,减少了由骨膜隆起所产生的死腔和气道损害及不全萎缩。

鼻形不能给予人灵巧秀气与帅气的外观,对于颜面美学来说不失是一种遗憾。鼻部整形就是运用现代成熟的填充材料及自体材料重塑鼻型,给予求美者一个挺拔、秀气的并与颜面美搭配协调的鼻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鼻背骨性结构形态学测量及鼻部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