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前部为鼻前庭,内被以皮肤,生有鼻毛,起滤过作用,为易发生疖肿处。后部为固有鼻腔,衬以粘膜,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有嗅觉及温暖湿润、净化被吸入空气的作用。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为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其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鼻腔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鼻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前庭是指由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滞留吸入尘埃的作用,此外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贴,所以发生疖肿时,疼痛甚剧。鼻前庭的前部相当于鼻尖的内角处,有一向外膨隆出的隐窝,称为鼻前庭隐窝,常为疖肿、痤疮好发之处。
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以后的部分,内壁为鼻中隔。固有鼻腔后借鼻后孔通咽,其形态与骨性鼻腔基本一致,由骨和软骨覆以粘膜而成。每侧鼻腔有上、下、内、外四个壁。上壁(顶)较狭窄,与颅前窝相邻,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构成,筛板的筛孔有嗅神经穿过,下壁(底)即口腔顶,由硬腭构成。内侧壁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软骨共同构成,鼻中隔多偏向一侧,偏向左侧者多见。
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汇聚吻合丛,称黎氏动脉区或克氏静脉丛。约90%的鼻出血(鼻衄)发生于此,临床上叫易出血区。外壁构造复杂,由鼻骨额突,泪骨,筛骨,腭骨垂直部和蝶同翼突等组成。鼻腔外
侧壁(鼻甲切除)外侧壁上有三个突出的呈阶梯状排列的、略呈贝壳形的条骨片外覆粘膜,称鼻甲。鼻甲,由上而下依次叫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间隙分别叫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鼻甲的后上方的凹窝叫蝶筛隐窝。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叫总鼻道。切除中鼻甲后,在中鼻道中部可见一个凹向上的弧形裂隙叫半月裂孔,裂孔上方的圆枕形隆起叫筛泡。在中、上鼻道和蝶筛隐窝有鼻旁窦开口,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鼻腔呼吸区粘膜的无纤毛柱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粘膜下层含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及杯状细胞,能分泌大量的粘液和浆液,对空气起到调湿作用。鼻腔呼吸区粘膜面积较大,其固有的上、中、下三个鼻甲及相应的三个鼻道亦增大了粘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粘膜下毛细血管丰富;当冷空气进入鼻腔,鼻甲和鼻道粘膜下血管象暖气片一样对其起到加温作用。据测试:0℃的冷空气经鼻、咽进入肺部,温度可升至36℃,与人体正常体温基本接近,可见鼻腔对冷空气具有明显的加温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