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医院-汤劼教授-简单的入路处理复杂颅底病变
01专家简介TITTLES汤劼教授汤劼,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年至年12月在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年获医学硕士(导师赵继宗教授),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导师王忠诚院士)。年1月调入医院神经外科,负责先进多模态图像引导精准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临床工作和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脑肿瘤微创外科治疗,在复杂颅内病变,颅底和脑干病变诊治方面有深入研究,在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颈静脉孔区肿瘤、垂体腺瘤、脊索瘤、脑干部位胶质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文章近四十余篇。曾获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北京市医学奖。世界神经外科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外科委员会委员,先进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协会(ISMINS)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AOSBS)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委员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神经外科外科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外语教育和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02访谈内容TITTLES01问题1颅底病变常见的手术入路小范医生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关于颅底手术入路话题,首先麻烦汤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颅底病变常见的手术入路包括哪些呢?
汤劼教授专业解答你好!大家好!医院神经外科的汤颉。从事神经外科工作有20多年了,医院。从医院神经外科大楼启用以后,医院这边来,然后继续从事神经外科尤其是颅底这些复杂的肿瘤手术。
那么主持人问的问题说关于颅底手术入路的话题,应该说是从历史上到现在,肯定会有不同的一个发展变化过程。颅底的范围应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颅底其实包括在咱们神经外科的其中一部分;如果是大的颅底范围来讲,其实还包括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所以一般来说,要是说到所谓的颅底外科入路角度来讲,就是在国际上面有一个划分,跟咱们神经外科不太一样,也跟大家算是介绍一下。
我们一般认为面神经所覆盖的区域都是我们颅底做处理的区域,就像我们张开一只手,正好是五个手指;正好就相当于面神经中的五只。把这个放在我的侧方去看的话,从上到下可以看到头的面、面颊、颈部,这都是我们颅底所覆盖的区域。
在年的时候咱们国内也有为了国内交往参与组建以后把颅底外科的概念;就是把神经外科、耳鼻喉、眼科、口腔颌面进行了整合以后,算是说极大的丰富了神经外科的医生对颅底的认识;但是在过去的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的。
具体神经外科所谓的颅底入路来说的话,那也就是刚才涉及到的头、面部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手术进颅的一个通道。最早的话可以说从鼻腔、经鼻、内镜的发展;但其实了解知道了神经外科的历史角度来讲,经鼻在多年前我们处理垂体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入路了。下一步就是额颞开颅;额颞开颅是翼点入路,是可以处理前颅底、鞍区。在这之后前颅底完了就可以侧方,也就是额底颞下入路,然后是乙状窦后入路。围绕着神经外科常用的其实大概有四个方面:从正前方的经鼻和外侧、颞下、乙状窦后。可以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几个都是最经典的。
多年前先辈CushingDandy就开始在利用这些入路来处理我们最早的神经外科的病变。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解剖技术、显微技术的发展,慢慢的扩展出来以后;就是从前方角度讲,所谓的额眶颧;处理这个然后把眶拆下来;然后到侧方,在额颞交界区可能有Dolence入路;再往后可能又是Kawase入路,磨除骨质。
因为我们的设备;我们的显微器械;我们的磨钻发展提供这些技术。乙状窦后入路觉得显露不够了,我们有所谓的经岩骨。乙状窦前把这个岩骨整个去掉,或者说叫远外侧。我们把枕髁的处理,把枕内侧面的处理;但是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以后,大家其实也可以发现这些入路又逐渐的回归到了传统。因为比方说是内镜的使用以后,以前叫扩大经鼻,我们甚至于把鼻腔双鼻孔变成单鼻孔。
我们的额眶颧入路,现在如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