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垂体肿瘤系列精选病例6丨鞍区血管母细胞瘤
TUhjnbcbe - 2022/2/23 18:37:00

虎年新春,吉祥如意

期待已久的

垂体肿瘤系列精选病例讨论

又与大家见面了

来看我们的第六个病例吧

(本病例由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楼美清主任和毕云科主任提供)

患者,女,67岁,因“外院体检发现颅咽管瘤4年,视物模糊1年,进行性加重2月余”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4年前因“头晕”于外院就诊,垂体增强MRI提示鞍上占位,考虑颅咽管瘤。患者当时考虑手术风险,未予手术治疗。1年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未予重视。2月前,患者视力视野障碍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收治我科。垂体增强MRI示鞍上占位,大小约2.2x2.0x2.5cm,拟诊颅咽管瘤(图1)。术前内分泌检查提示,各项激素均在正常范围内。

图1.患者垂体增强MRI影像。(A)冠状位平扫MRI;(B)冠状位增强MRI;(C)矢状位平扫MRI;(D)矢状位增强MRI。

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年10月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按照鞍上扩大入路的要求广泛磨除骨质,“工”字形剪开鞍底及前颅底硬膜,见肿瘤表面覆以大量迂曲的动脉样血管,且难以区分与垂体柄的界限。

手术按照“先囊内减压,再分离肿瘤周边,边分离边阻断血供”的策略进行。肿瘤质地中等,血供极其丰富。术中出血非常汹涌,冒血行肿瘤囊内减容,切除过程与“脑棉+流体明胶压迫止血”交替进行。减容满意后,分离肿瘤边界。可见双侧垂体上动脉参与供血,电凝后锐性分离,最终肿瘤全切。肿瘤切除后,三脑室底、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等结构清晰可见(图2)。

图2.患者术中情况。(A)肿瘤表面血管丰富;(B)内减压完成后,完整摘除肿瘤;(C)肿瘤切除满意后,见三脑室底结构。

三脑室侧壁止血困难,采用“流体明胶+明胶海绵压迫+温水冲洗”的方式进行止血。颅底重建采用人工硬膜、自体脂肪、筋膜,联合带蒂鼻中隔粘膜瓣的多重修补方案,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术中出血约ml,输RBC4U、血浆ml、冷沉淀2U。术中冰冻切片提示:(鞍区肿瘤)镜下呈微囊状结构,囊内衬覆单层扁平内皮,间质细胞增生,细胞较温和,倾向血管源性病变,确诊待石蜡及免疫组化。术后患者主诉视力视野较前明显好转,无脑脊液鼻漏,予常规对症治疗,术后2周拔除纱条,3周出院。术后垂体增强MRI示肿瘤切除满意(图3)。

图3.患者术后垂体增强MRI影像。(A)冠状位增强MRI;(B)矢状位增强MRI。

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鞍区)血管母细胞瘤,WHOⅠ级。免疫组化结果:CD34(+),CK(-),EMA(-),GFAP(+),CD31(+),D2-40(-),α-Inhibin(-),CD56(+),CD68(+),Syn(-),NSE(+),CgA(-),Ki67(5%+),S-(局灶+)(图4)。

图4.肿瘤标本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A)肿瘤HE染色;(B)CD34染色阳性;(C)NSE染色阳性;(D)S染色阳性。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L)——

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源性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层胚胎残余组织,主要由内、外皮细胞和增生的间质构成。HBL约占颅内肿瘤的1.1%-2.4%,多见于中线旁小脑半球,其次为脑干、脊髓及视网膜等。幕上HBL相对少见,分为散发性和家族遗传性两种,后者常伴有肝、肾胰腺囊肿或肿瘤,即VHL综合征(常显)。颅内HBL分型:囊结节型(≥75%,大囊小结节),囊实性型(25%-74%),实质型(<25%),单纯囊性型。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罕见,占所有颅内HBL的2.1-2.9%。鞍区血管母细胞瘤更为罕见,绝大多数起源于垂体柄,供血动脉包括垂体上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远端、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圆孔动脉等[1,2]。

国内外对于鞍区HBL的报道极少。一方面,是由于鞍区HBL发病率极低,常被误诊为垂体瘤或颅咽管瘤;另一方面,由于术前诊断不明确,可能导致了灾难性后果。AjlerP等研究认为,T2WI和增强扫描病变内可见迂曲流空血管,有助于提示鞍区血管母细胞瘤,而在垂体瘤中并不会出现该征象[3]。当然,对于鞍区富血供病变,术前行CTA或DSA很有必要。

手术是治愈HBL的唯一方式,术前明确诊断对选择手术入路至关重要。可以采取开颅或经鼻内镜手术方式切除鞍区HBL,主要取决于主刀更熟悉哪种术式。术前对供血动脉的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本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颅咽管瘤,术中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手术之所以成功,得益于术者高超的内镜技术、装备齐全的内镜器械、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配合默契的团队。

放疗适用于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耐受开放手术的或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放疗手段包括粒子束,伽马刀,射波刀三种。对于肿瘤直径超过1.7cm(肿瘤体积超过3cm3),并发囊肿或已经引起症状的HBL,不推荐放射治疗。此外,对脊髓或除大脑外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不推荐放射治疗。当前,针对HBL的药物治疗尚处于试验阶段。

总而言之,该病例提醒我们对于鞍区富血供占位,应该将血管母细胞瘤作为鉴别诊断。特别当MRIT2WI检查提示肿瘤内迂曲流空血管时,需考虑HBL的可能。术前CTA或DSA对于明确诊断很有意义,这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治疗上,手术切除仍为首选。但术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如大量备血、充分告知风险等,必要时可栓塞供血动脉后再进行肿瘤切除[1]。

1.SungjunMoon,HuiJoongLee,SubumLee.Preoperativeembolizationofsuprasellarhemangioblastomasuppliedbyarteryofforamenrotundum:a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BrJNeurosurg,,1-3.

2.YujiroHattori,ShigeyukiTahara,OsamuYamada,etal.SuprasellarHemangioblastomawithReversibleEdema-LikeChangeAlongtheOpticTract: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WorldNeurosurg,,:-.

3.AjlerP,GoldschmidtE,BenderskyD,etal.Sellarhemangioblastomamimickingamacroadenoma.ActaNeurolTaiwan,,2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垂体肿瘤系列精选病例6丨鞍区血管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