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科室见面会专访桂松柏天坛神外肿瘤三病
TUhjnbcbe - 2022/3/5 21:29:00

科室见面会

第三辑天坛神外肿瘤三病区

神外前沿讯,《科室见面会》是神外前沿新媒体近期推出的重点栏目,通过视频和图文等报道方式,对一个神经外科科室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每个科室总计报道1-5期。医院神经外科肿瘤3病区专辑。

核心数据

医院神外肿瘤三病区医院神外肿瘤三病区的前身,是在王忠诚院士亲自指导和关怀下,于年成立的,据病区主任桂松柏教授介绍,目前病区开放床位41张,是医院首批研究型病房,医生11名,护士23名,年手术量台左右,其中神经内镜手术大概占到75%,显微镜手术占25%。病区四大优势病种分别是: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脑室系统疾病。这四大病种无论手术量、手术效果和科研水平,都走在国内前列,并走向国际舞台。科室见面会-播出目录

第三辑:天坛神外肿瘤三病区

第1期:专访张亚卓:天坛神经内镜技术这二十年星星之火已燎原

第2期:专访桂松柏:天坛神外肿瘤三病区围绕四大优势病种的学科建设

第3期:待定

病区主任访谈

专访桂松柏:天坛神外肿瘤三病区围绕四大优势病种的学科建设

神外前沿:神外肿瘤三病区的概况?

桂松柏:医院神经外科在国内目前处在第一的位置,由王忠诚院士创立,目前国内各地神经外科的业务骨干中有90%都在医院培训和学习过,回到当地后,推动了当地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

神经内镜手术领域也是这样,其推动、发展和普及,得益于我的老师张亚卓教授(参考阅读:科室见面会

专访张亚卓:天坛神经内镜技术这二十年星星之火已燎原)。

张亚卓教授在年创立我们神经内镜病区之后,神经内镜技术才开始在全国做大做强,包括普及和规范。张亚卓教授是我们病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也是全国神经内镜技术的创始人、奠基人和开拓者。

年,我们病区整体搬迁到新院区,名称定为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三病房,目前开放床位41张,是医院首批研究型病房,所以床位数比其他病房要多一些。

目前医生11名,护士23名,今年年手术量应该能达到台左右,平均每月多台手术。其中神经内镜手术大概占到75%,显微镜手术占25%。内镜手术涵盖很多,主要集中在内镜颅底外科,主要病种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中线区域脑膜瘤。其他还包括脑脊液鼻漏、侧颅底的三叉神经鞘瘤、眶内的海绵状血管瘤等,还有鞍上区一些特殊病变如生殖细胞瘤,下丘脑胶质瘤、视神经胶质瘤。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领域是经颅内镜,通过颅底把内镜的优势发挥出来,包括抵近观察、少一些视觉盲区,在处理颅底神经鞘瘤、脑膜瘤上有很大优势,减少骨质磨除同时能看到显微镜看不到的一些视觉死角,能够将肿瘤切除的更好。

还有脑室脑池外科,这是我们最传统内镜优势领域,目前也是做得非常出色,包括梗阻性脑积水的三脑室造瘘、颅内囊肿治疗、脑室内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这也是神经内镜能够体现优势的三个亚专科。目前,这三个亚专科,我们在国内都是领跑者地位。

神外前沿:科室的临场和科研如何规划?

桂松柏:关于科研情况,我们每个手术病种,后面都有一个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团队在支持,以垂体瘤为例,临床上我们有一两个业务骨干在做,做手术的同时,会投入一部分精力到科研上,提出研究思路。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则有高年资的研究员,根据临床需求进行研究。

目前,这个模式有三个病种,分别是垂体瘤、脊索瘤和颅咽管瘤。这三个病种的手术量都是最大的,可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靠前的。

另外,脑室系统疾病,这么多年来,我们也是一直在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像方面、脑脊液动力学方面。

科研目前集中在我们病房这四个优势病种,所谓优势病种,第一,手术量是最大的;第二,手术技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处于领跑者地位。

神外前沿:内镜手术扩大入路的优势?

桂松柏:内镜经鼻手术,最早做的就是垂体瘤和Rathke氏囊肿、脑脊液鼻漏等,当时一方面因为早期设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不是很好,另外一方面是新技术开展需要经验积累。

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提高,手术就向硬膜下走,就把向鞍上凸、前颅底凸、三脑室凸出的垂体瘤完成了。接着做颅咽管瘤和鞍结节脑膜瘤。脊索瘤也因为手术术式不断突破,现在可以向侧颅底走的更远,另外侵袭脑干方向的也可以切除很干净了。

现在,我们已经将内镜治疗的病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镜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因为经鼻手术,以垂体瘤为例,是到达垂体瘤最快的路径,不需要牵拉脑组织,也不需要通过血管和神经的间隙。脑膜瘤和脊索瘤也是如此。而颅咽管瘤的内镜入路方向和肿瘤生长轴线是一致的,可以避免通过很多血管和神经间隙去显露肿瘤。

另外,经鼻入路更大的优势是视觉盲区非常少,这样就可以有更多锐性操作,可以看到肿瘤和周围组织的界面,锐性操作的创伤就小。视觉盲区少加上照明好、分辨率高等内镜特点,手术中就可以保护很多细小的组织,包括垂体柄、视神经、下丘脑和一些血管,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显露、分离和保护。同时也可以避免细小肿瘤的残留。

可以说,神经内镜技术的出现,让一批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质的飞跃。比如颅咽管瘤,之前手术的死亡率很高,术后并发症多也很难管理。现在在我们病房,颅咽管瘤已经成为一个很常规的手术了。术后患者的反应都不是很重。

神外前沿:颅底修补技术的进步有哪些?

桂松柏:经鼻手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修补,无论前面做得再好,如果修补过不了关,那病人的预后就会不好。因为会涉及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问题,病人甚至会出现重残乃至死亡。

修补技术也是走了很长的路。目前,我们病房硬膜下颅底肿瘤手术后的脑脊液鼻漏的比例在4%左右,这和国际上最好的水平基本上是持平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4%是指术后需要二次修补的患者比例,二次修补后真正出现不利预后因素的患者更少。以颅咽管瘤为例,从年到现在为止,我大概做了多例经鼻内镜颅咽管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的患者是8个。八个患者,七个患者痊愈出院。其中,只有一个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放弃继续治疗了,其出院时神志还是清楚的。这是唯一一个二次修补后出现颅内感染而出现问题的患者。

按目前我们病区的数据统计看,我们二次修补后出现问题的患者,可能只有0.5%左右。这是目前技术条件下非常好的治疗水平了。另外,在带蒂黏膜瓣技术应用后,因为黏膜瓣是有血供的,大大降低了脑脊液鼻漏的比例。

所以说创新思维带动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带动疾病疗效质的飞跃。

病区主任简介

桂松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三病房主任。对于各种颅脑肿瘤以及脑室脑池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内镜颅底微创外科(内镜经鼻切除颅咽管瘤、垂体瘤、脊索瘤、鞍结节脑膜瘤)以及内镜脑室、脑池疾病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方面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及教务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下丘脑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归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Neurosurgicalreview和Frontier的审稿人。

科室见面会往期:

科室见面会

医院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

科室见面会

医院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

神外前沿E-mail:shenwaiqianyan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室见面会专访桂松柏天坛神外肿瘤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