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作为16年的产品人,和8年的产品人刘飞、2年的产品人连旭聊了一期播客,三个代际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对这个岗位有什么不同的体验?
短短十几年时间,看到一个岗位的诞生、被定义、发展、壮大、成熟、迷茫……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我又看了一遍文字,再整理一下自己的的观点:
环境的快速变化是双刃剑,好处是闭环小、成长快,坏处是知识经验的半衰期短。
所以,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吃青春饭,但需要逐步转型到一个有老师傅的环境里。
第一波年过40的产品经理已经批量产生,老伙计们会用10年时间帮助大家确认这个岗位到底有没有“老师傅”。
老师傅的另一种说法是“匠人”,这是一个事情垂直细分到极致以后的一种现象。
最优秀的人分散到各种各样的行业里,而不是涌入互联网,从社会整体的视角看,人才结构上应该是更优的。
但对个人来说,确实很可能十年青春搭进去以后,发现这个行业没有成。
过去的二十年,是互联网的幸运时代,绝对不是常态,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是X的幸运时代?X到底是什么,将由你们每个人来定义。
——以下转载刘飞的整理,感谢——
这个选题很久之前就定了,想三个不同代际的产品经理,聊聊各自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看能不能碰撞出有意思的火花。这期聊完,隐隐能体会到对话里的「鸿沟」。
15年前入行的苏杰,一段时间后才知道自己做的叫产品经理;成长于移动互联网的刘飞,经历了产品经理理想主义的剧变;而98年出生的连旭,把产品经理比喻为在互联网大楼里的流水工人。
产品经理的类型和工作内容越来越精细化,内卷的结果可能是出现匠人精神,但沉淀下来的经验能不能复用,以后出现的老师傅能不能受人尊重,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本质还是产品创新,但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其实不是常态,到了平台期,反而会有更多小机会出现,大家去各个行业解决各个行业的问题,人才结构上才应该是更优的。
嘉宾15年产品经理苏杰2年产品经理连旭
01三个代际产品经理的经历和认知差异
02匠人精神可能是内卷的结果
03产品经理现在没有老师傅,未来会不会有?
04从事互联网相对更容易接触商业闭环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