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合影
隆回新闻网讯(通讯员聂琼琼龙图娟)7月24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成功开展了县内首例“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术中在电生理监测指导下,医师为患者钱某安全切除肿瘤,成功保留面神经解剖!目前,患者正在康复之中。
术后查房
今年57岁的患者钱某,因门诊检查发现“颅内占位病变”于7月21医院神经外科25床,初步诊断为“听神经瘤”,拟行手术切除。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行头颅磁共振增强时,患者左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4*19MM,增强扫描示病变不均匀强化,并见尖角深入内耳道内。同侧桥脑小脑角池扩大,脑桥受压,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诊断“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听神经瘤”。至医院眼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测试时,诊断病变已导致“左耳轻度神经性耳聋”。
神经外科主任杨列平、副主任王珏,手术团队廖付营、刘春成、陈春林等医师反复查阅患者检查片,并请中南大学湘雅附一神经外科宋涛副主任远程会诊,指导确定手术入路,分析术中风险,商议应对措施,经过充分讨论,大家最终拟定为患者行“电生理监测下左侧听神经瘤切除术”!
术前检查,标记部分为听神经瘤
7月24日上午9点多,麻醉医师尹蓉蓉给患者进行了全麻插管,患者成功进入麻醉状态后,手术特殊的体位摆放——右侧俯卧位也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完成。
患者的主管医师陈春林在奋战完夜班后,也和科室王珏、廖付营、刘春成医师一起,毅然参与到这项极具挑战性的高难度手术中来。
术中若单是显微镜下辨别面神经较困难,电极刺激后,医师团队根据波形反应确定患者面神经走行。上午9点多,到下午2点多,手术整整进行了5个小时,最终手术团队完整保护患者面神经解剖,成功切除肿瘤!
手术场景
手术组医师:宋涛、廖付营、王珏、刘春成、陈春林
麻醉医师:尹蓉蓉
手术护士:聂琼琼、阳茜
听神经瘤手术常见并发症为面神经损伤造成面瘫,影响面容,容易造成结膜溃疡,严重的需要摘除眼球。该例患者肿瘤尖角已经深入内耳道内,无疑为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电生理监测能够很好地指导手术,保护面神经,避免此类并发症。该项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听神经瘤手术,进入精准时代!
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团队心语
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作为隆医的一份子,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师,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朴实的心,热情对待每一位病人,严谨处理每一个细节,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虽然我们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我们立足平凡的岗位,用自己无言的行动,展现着隆医风采!我们没有特别高大的形象,只有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患者之间!我们愿一直用这朴实、平凡和忙碌来铸就对医疗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努力、用我们优质的服务、用我们对职业的忠诚,换来患者的早日康复,换来隆医的繁荣昌盛!
科普有关听神经瘤
1、早期耳部症状
肿瘤体积小时,出现一侧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少数患者时间稍长后出现耳聋。耳鸣可伴有发作性眩晕或恶心、呕吐。
2、中期面部症状
肿瘤继续增大时,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面肌抽搐及泪腺分泌减少,或有轻度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损害表现为面部麻木、痛、触觉减退、角膜反射减弱、颞肌和咀嚼肌力差或肌萎缩。
3、晚期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及后组颅神经症状
肿瘤体积大时,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则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听神经瘤首选手术治疗,可以完全切除、彻底治愈。如果手术残留,可以考虑辅助伽马刀治疗。
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率和面神经保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忽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术后各种并发症。随着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更加准确,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在治疗听神经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保障,使其逐渐成为继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之外的另一种治疗方法。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主要的治疗设备有X刀、γ刀、质子刀等,X刀费用较低、应用方便,但存在机械损耗至定位靶点偏移的缺点;γ刀定位准确无机械损耗至靶点偏移,但存在着设备费用昂贵、前期准备较长等缺点,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院自身情况做出个性化选择。目前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研究中,长期随访的肿瘤生长控制率可达90%左右,前庭神经保存率38%~71%,面神经保存率Ⅰ~Ⅱ级(按House-Brack-man分级)为90%~%。肿瘤控制率高,并发症少,在保留听力、减少面神经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立体定向放疗也存在其不容忽视的缺点,如大型肿瘤的放疗效果不确切,因此需严格掌握放疗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