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特指肛门和结直肠,作为人体排泄物的必经之地,被病人视为身上最隐秘的角落,也是任东林教授最常“打照面”的地方。
周二下午两点半,我院门诊三楼名优专家候诊区人头涌动,不时有焦急的病人或家属向导诊护士咨询能否加任东林的号。他们当中不少人来自湖南、广西、河南、连云港、黑龙江等全国各地,不远千里来求医。
因为病人太多,任东林教授不得不推掉原本要参加的一场重要会议。
▲正在出诊的任东林教授
肛肠两大“坑”——
不被重视,过度市场化
39岁的川妹子李秀,是任东林近年遇到的一个棘手病例之一。
她出生时骶尾部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水疱样包块,因反复肿痛伴流脓,辗转多地就医,一路被误诊为骨结核、骨髓炎、肛瘘……直至38岁才得到确诊,是一种较少见的骶前发育性囊肿(骶前畸胎瘤)。从12岁到38岁,她的屁股被动了14次手术,医院诊断为肛瘘就做了8次手术。
骶前发育性囊肿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疾病,因此骶前囊肿(肿物)误诊并非个例,多数病例都有多少不等的误诊误治史。任东林说,骶前囊肿常常被误诊为肛周脓肿、肛瘘,患者被多次进行手术治疗,这样的手术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百分百会复发。
李秀的屁股散发出恶臭,多次手术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疤,瘢痕错综交杂,周围皮肤发生变性色素沉着,难看得像一张打满补丁的烂布,前后治疗费用差不多花了万。
李秀的屁股已经千疮百孔了,确诊之后也不敢轻易做手术,只能做治标不治本的切开引流、敷贴治疗。“就算切掉肛门和直肠,我也接受!”这是近乎崩溃的李秀见到任东林时说的一句“狠话”。
医者的悲悯之心,让任东林教授决定为李秀努力一把。他带领团队否决了数个方案,最终选择从骶尾入路,在患者“稀巴烂”的屁股上小心翼翼地进行很好的入路设计,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刀锋在隙小的空间轻灵游走,最终成功切除肿瘤,完好保住肛门和直肠,并将屁股的外形很好地修复。
这场手术难度在外科手术中堪称超级难的级别。是病人渴望的眼神,让任东林明白自己所背负的责任与压力,督促他去追求医学的本质,一路追寻可以解决临床问题的最佳答案。
时间回拨至26年前,刚刚迈进肛肠外科领域的任东林教授,还没遇到那么多的疑难病例,主要与普通的痔疮、肛裂、肛瘘、便秘、肛周脓肿打交道较多。坐在实木沙发上,喝着咖啡,他将从医经历向39健康·仁心栏目组娓娓道来。
以下视频来源于
39深呼吸
01:11▲任东林畅谈行医感悟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肛肠分科系统的医学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体系尚不完全成熟。相比当时炙手可热的肝胆外科、“高大上”的心脏外科,听起来有点“脏”医院都不受重视。
认知不足、患于隐处,在一些人看来“鼻子得病似乎是高贵的病,屁股得病则是低级的病”,病人往往羞于就医。“可疾病哪有高级低级之分?人体器官哪一个不重要呢?得了病都难受。”任东林皱起眉头,叹了一口气说,不光普通老百姓甚至部分医生也认为肛肠病“人人都会得,不伤性命,不碍事”。
随着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加之肛肠专科的准入门槛不高,一些医疗机构纷纷瞄准肛肠病人的潜在需求,治疗痔疮等肛门疾病的广告满天飞,打出“彻底根治,永不复发”、“祖传秘方”、“无痛苦”、“即治即走”、“不开刀”等噱头误导病人。
任东林教授说:中国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肛肠病患者中98.09%有痔疮症状,但并非出现便血、排便不畅、肛门肿痛就一定是痔疮。事实上肛肠疾病的疾病谱及复杂程度远超大家的想象。与肛肠外科的交集越深,任东林越觉得问题不简单,这个领域有太多的奥秘,需要更多的人去为之努力。
手术做到艺术级别,
复杂肛瘘成“终极治疗基地”
医院肛肠中心,进了当时还被业界“瞧不起”的学科,任东林从不抱怨,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在新的领域更好立足。
他跑遍了广州的图书馆,把所有跟肛肠疾病相关的国内外书籍、文献全部找出来学习;用真诚与专业去打动病人的心。在肛肠专科仅仅两年,他就以出色的业绩在专科领域脱颖而出,并获得了前往日本高野病院学习的机会。在先进的技术环境里,反观国内的专业现状,任东林明显感到了差距与压力,并暗暗发誓要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任东林在科室医生办公区布置了一间“博物馆”,架子上摆满医学书籍,桌子上是琳琅满目的奖牌......
“任老师平时喜欢收集屁股图片、制作手术录像,他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收集肛肠疾病相关素材最多的人!”作为任东林教授的学生,胃肠外科主治医师万星阳对老师满心的佩服。
与任东林教授一起主笔写过《便秘的康复专家共识》,我院康复科主任王于领评价任东林教授是典型的大家风范,“他能把手术做到艺术级别!”
刀为百兵之祖,凶悍温柔,全在用刀之人。任东林教授曾在一本书中感性地写道:“我把刀锋对组织的温柔接触,理解为对患者的一种尊重与关爱,所以用心实践,希望把刀功练到极致。”
▲把最美的手术当最好的礼物送给患者
初入临床的时候,任东林常常带着一个“百宝盒”,里面有棉线、针、钳子、剪刀、小棉花团,随时随地练习缝合打结,用针尖挑细如发丝的棉线。经过多年的努力,任东林练就一双“神手”,他手执柳叶刀,对着一叠白纸可以随心所欲地裁切,用刀尖感知纸张的厚度,想要两张就切出两张,想要五张就切出五张。
年-年,那是现在在外科界特别流行的手术视频大赛的初始阶段,一般一年举办一次,用刀如神的任东林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结直肠外科手术演示大赛一等奖。
任东林在诊疗中观察到,很多肛肠疾病比如:大肠肿瘤,单独西医治疗或纯中医治疗效果都不是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才是最好的医学。“只要对病人有用,我都觉得是有价值的。”基于这样的思考,任东林在完成西学中第二学位系统学习中医之后,更进一步选择攻读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悉心研究中西医结合在肛肠专业的应用。
在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面,他首先提出“带瘘生活”的概念及“肛门括约肌后深间隙残留感染是复杂性肛瘘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痔病诊治上,推广痔的微创治疗和无痛化管理,提出并设计的痔病治疗的TST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针对盆底疾病,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应坚持把盆底当作一个整体去考虑,而不应以器官或组织不同便把它们割裂开来;对于肠道肿瘤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些特色思想如今已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的认同和肯定。
年8月,任东林教授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于年连任。面对国内肛肠学科“只有高峰没有高原”、临床诊疗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他牵头组织撰写并制定中国肛肠疾病的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为医生规范诊疗提供权威指引;为推广肛肠诊治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他经常受邀到各地进行分享,甘愿成为“空中飞人”;医院手术室哪一台手术围观的人最多,往往那个就是任东林!
▲任东林手术时,总会有许多医生参观学习
“这些年,肛肠专业正成为整个医学里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专业之一,跟国际的差距不再是鸿沟。”谈起肛肠外科的巨变,任东林眼中透露着欣慰。
由他一手创建的肛肠外科,每年接诊从省外(国外)慕名而来的病人比例约占25%以上,在过去的13个春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部分疑难病例(直肠阴道瘘、骶尾部肿瘤、复杂性肛瘘、会阴损伤),是全世界单中心例数最多的科室之一;复杂性肛瘘诊治病例超过例,尤其是极复杂肛瘘,被同行誉为“复杂肛瘘的终极治疗基地”;至今诊治骶前肿瘤已超过例,成为世界上该病最大的治疗中心。
数十载春秋,痛病人之所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医疗界也举办奥运会,任东林一定是肛肠项目上的世界冠*。
温情门诊,
用诗歌慰藉病人
手术刀不是万能的,越往前走,越经常面临疾病的复杂与医学的局限,这也给内心丰富、感情细腻的任东林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在困难的时区里/努力使隔离和分离/变成有意义的间隙”。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任东林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配以禅意深远的画作,笔底春风,润泽人心。
系着领带穿着靛蓝色衬衣,举手投足温文儒雅,放下手术刀的任东林更像一位洒脱的文人。五年如一日,坚持写诗,利用坐飞机、吃饭、等手术的碎片化时间创作而成。他说:“文字的洗礼会让人变得更完美、更理性,不管有多忙多累,我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只会做手术的医生。”
“手术不是单纯的Skill,手术应该是Art。”任东林在访谈中多次提到,医学是一门极需要温情的科学,技术的背后更要有情怀与爱。
▲任东林说:当你做医生的成就越高,人文情怀远比技术来得重要
“任东林教授是一位极具人文情怀的仁医,深受同行敬重,”我院*委书记李汉荣这样评价。正如任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