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的一句话,击溃了她们全部的自信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现今,由于受到身边人对于自己相貌的负面评价,再加上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未成年人的审美正在不断成人化。美的概念仿佛变成了网红标准般的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小嘴唇……这些都导致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高中生选择整容、整形的方式来让自己变美。
父母说我又胖又丑。
我讨厌我的童年,经常有人说别的孩子比我好看。
从小在负面评价中长大的英国女孩StarDelguidice,在她17岁那年,她开始了对自己的改造。现在的她已经做过大大小小的整容手术多次了,共花费了2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万),而且她并没有打算停止。
小时候的Star有着漂亮的眉眼,高挺的鼻子,一头浓密的黑棕色长发,俨然是个小美人儿。可一直爱吃的她,在步入青春期后,肥胖成为困扰她的首要问题,家人说她是肥胖的、丑的。正是因为父母说她长得丑,才导致了她想改变自己的外表。
有人说我像我妈妈,但是我很反感。她对自己的胸部、嘴唇、下颚、鼻子、臀部、腰等部位都做了手术,她对美仿佛有种疯魔的偏执,现在,我只关心我的钱和我的长相,我想确保自己从任何角度都很好看。
无独有偶,最近一位日本21岁网红Ikiri酱在社交媒体上也表示:因为爸爸觉得自己是个非常丑陋的女孩,还有说她长相会带来不幸,所以当年16岁的她已经开始走上整容的道路。之后的5年,她又前前后后共花费了万日元(约人民币90万元)在整形上。
从Ikiri酱小时候的照片看出,虽然她是个单眼皮、脸蛋胖嘟嘟的女生,但却白嫩可爱。可爸爸说的话终日像魔咒般回荡在她的脑海里:你的长相会给他人带来不幸……,终于在她16岁那年,她鼓起勇气割了双眼皮,而发现自己有所变美的她并不满足,希望自己接受更多手术变得更加漂亮。她的妈妈因为整形的事情和她大吵了一架,可最终因为心疼女儿的自卑,只能同意了。
有人说:父母一句口头禅,孩子内伤三十年。
很多伤痛,时间会将之慢慢抚平;可身边最亲的人带来的低温烫伤,可能这辈子都无法痊愈。
2.父母对孩子相貌的评价会对孩子产生多大影响
父母对孩子相貌的评价可能是在看到孩子四维彩超时的模样时便开始了。从朦胧中窥探到婴儿脸部轮廓,那时候的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多么的惊喜;而到了十月怀胎,婴儿呱呱坠地,看到又红又皱巴巴的孩子,很多妈妈可能都会在心里想:是不是抱错了?怎么跟自己想象中白白嫩嫩的漂亮宝宝有那么大的出入?
再随着孩子长大些,模样慢慢舒张开,又迎来了很多评价:这娃眼睛像爸爸!、嘴巴像妈妈!、咋这么丑啊!、真可爱啊!……
转眼间到了孩子三四岁的年纪,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出现,开始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他们在懵懂中知道了美与丑。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一直是权威的化身,这时候,请不要低估父母言语的力量,父母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周国平在《不想长大》一文里说:
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得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
有时候因为家长觉得无关痛痒的一句:你真丑!,孩子可能会在整个童年、青春期、甚至成年后都走不出丑的阴影,从此变得敏感、自卑,没有了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
正如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我也是这么一个,从小被母亲嫌弃丑的孩子。特别是当弟弟出生后,家里人总爱拿我和弟弟比较。弟弟的大眼睛,我的小眼睛;弟弟的樱桃小嘴,我的血盆大口;弟弟白胖可爱,我骨瘦如柴……母亲说:怎么姐姐把家里人丑的部分都继承了,而弟弟随的却是漂亮的部分!姐姐这么丑,怎么嫁出去啊?
可能母亲是在开玩笑,也可能是我的的确确长得不怎么样,但您是我至爱至亲的人,为什么总能用无所谓的语气一次又一次地对我冷嘲热讽?
是的,渐渐地我变得自卑、内向、小心翼翼、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并怀疑自己。每一次照镜子的时候,我都在想,如果自己再漂亮一点就好了。从初中开始,我便讨厌上拍照。我拒绝一切和朋友的合照,甚至连集体照,我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躲开不去照,或者是把自己藏到角落,慢慢地蹲下,不想在照片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到了高中,少年少女情窦初开的年后,有男生偷偷往我书桌里塞情书,也有人向我表白,甚至有人会夸我漂亮。但我总会想起母亲对我的评价——真丑,可同时我又有一丝庆幸,是不是自己并不是像母亲所说的那么丑?那时候的我,因为有了认同,我反而逐渐变得焦虑了,宁愿不吃饭也要省下钱去买护肤品,哪怕自己长出一颗痘痘,都要各种洗面奶、祛痘精华、面膜轮番上阵,以保证皮肤的完美……
到了大学后,身边的同学都有去美容院的习惯,渴望美的我也一起去了。无知的我并不熟悉美容院的套路,在几个咨询医生的循循善诱后:你的鼻子不够挺!你的眼睛不够大!自卑的我竟*使神差般地签了贷款合约,要求做隆鼻手术。
躺在手术台上,我只是打了局部麻醉,我能感受到医生划开了我的鼻子,血不断地涌出,冰冷的手术刀剐蹭出滋滋的声音让我头皮发麻。尽管有麻药的作用,但假体塞进去时,挤压鼻骨的疼痛、皮肤的撕裂让我一下子眼泪狂飙……手术结束后,看着自己肿胀的脸庞,我的内心是激动的:自己终于能变美一点点了!好不容易终于熬过了一星期的拆线,满心的期待却落空了:因为疤痕增生,我发现自己变得更丑了……
回到家,母亲似乎发现了我外表的变化,她勃然大怒,质问我是否去做了整容。当时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直截了当地说是!
母亲却说:明明好好的一个姑娘干嘛要去整容!
因为你说我丑!从小到大都说我丑!我愤恨地看着母亲。
我那是开玩笑说的,你哪里丑了?现在整了反而丑!
那一天,我哭得声嘶力竭,仿佛要把自己这么多年的委屈全部宣泄出来。玩笑?这样的玩笑一点都不好笑!母亲啊,因为你的一句又一句的丑,你的女儿活成了一个自卑到极点的人,哪怕成绩再好、哪怕被人表白,她都不敢抬起头。
而后来因为假体感染,不得不动手术取出,我再次感受了一次手术刀在眼底飞舞的恐怖……从此,我远离一切美容院。
现在多年过去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对孩子外貌评价这件事上,我发誓,我绝对不会再用丑去评价他。因为我知道,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而父母的否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永远是精准而致命的。
3.当孩子因为容貌被他人否定时,家长的回答很重要
在这个论颜值的时代,除了父母外,孩子周围也充斥着他人的评价。当孩子长得不是很出众时,又被其他人冷言冷语说不好看的时候,孩子肯定会伤心。有妈妈说自己的女儿刚上小学,同学之间就开始对每个人的长相品头论足。甚至在班上列出了长相排行榜,可自己孩子长得不大出众,却也不至于丑,但总有同学说她长得难看,导致每天女儿放学回家都闷闷不乐的。这位妈妈生怕孩子以后由于太注重外貌会掉进整容这个大坑,所以打算告诉女儿:外表不重要,只要学习好,将来就会有出息。可想想,这并不能改变孩子被歧视的现实,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用自身的经历告诉这位妈妈,当孩子因为容貌被否定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①不要对孩子说美不重要
孩子对于美开始有诉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如果有的家长只是一味地强调孩子学习,忽略了对孩子美的正确引导,这可能会让尚且不懂得处理负面情绪的孩子滋生出自卑情绪。
当孩子对美产生疑惑时,不妨告诉孩子:美确实很重,但美与丑的标准不是由一个人定下的。外表的美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美,叫气质。你的可爱活泼、你的坚强勇敢都能成为你独特的气质。这种美,很耐看。要记住,一个人不是因为好看而可爱,但却会因为可爱而逐渐变得好看。
②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学会自我悦纳
父母无条件的鼓励和爱让孩子有了充足的安全感与自信心。越是自信的孩子,他们对容貌反而并不是特别的在意。教育学家也认为孩子最为初始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自信的孩子,自带一种特殊的美。比如王菲的小女儿李嫣,她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唇腭裂。但王菲,她没有说女儿不正常,面对外界的讽刺,她却是云淡风轻地说:我觉得我女儿很美。
如今的李嫣,自信阳光,跟随妈妈出席活动时气质丝毫不输其他明星。
爱上化妆的她还在视频、直播中给粉丝分享化妆小知识。
③与其打压孩子,不如打扮孩子
很早前便有着一句话: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说的便是打扮的作用。当孩子哭着说自己被别人讽刺长得丑时,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是否在孩子打扮的方面有所疏忽。毕竟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低领的儿童,五官是否精致他们在幼年时并不太会注意,反而整体衣着打扮、身高气质会更具有冲击力。所以,家长也别忽略了外在打扮的重要性,一个清爽的发型,一身整洁、搭配合理的衣服甚至只是一双新买的鞋子,都能让孩子重拾信心。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一项美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书法、舞蹈,从小培养孩子的美感和气质。
④教孩子在面对否定时要有强大的内心
确实,有美就有丑,如果你的孩子确实在外貌上存在一定的缺点,那么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在面对否定时能拥有强大的内心,不断发掘自身其他的优势,让孩子不惧流言蜚语。
超模吕燕在当今的审美看来,厚嘴唇、塌鼻梁、细长的丹凤眼都与传统的美人大相径庭。从小她便因长相总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起初她也会很伤心难过,可时间久了,她便慢慢习惯这种情况,她不再会因为这些嘲笑而自卑,反而自带乐观的心态,走到哪里都是面带微笑。
最后的她,带着这种自信走向了国际舞台。
写在最后:作为父母,请从现在开始学习珍视孩子。如果他是个漂亮的孩子,那就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适时地去赞美他;如果孩子长相平平,可以去夸他相对而言长得好看的地方,比如你的眼睛真好看,你的头发真浓密;如果他确实长得不好看,可以夸奖他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实,不论孩子漂亮与否,都别忘了他的个性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待每个孩子在容颜老去时,依然能别有一番风味。